凤谋天下:权宠心机后妃阮昭陆晚桃免费小说免费阅读_推荐完结小说凤谋天下:权宠心机后妃(阮昭陆晚桃)

凤谋天下:权宠心机后妃阮昭陆晚桃免费小说免费阅读_推荐完结小说凤谋天下:权宠心机后妃(阮昭陆晚桃)

作者:无敌的番薯二号

言情小说连载

古代言情《凤谋天下:权宠心机后妃》是大神“无敌的番薯二号”的代表作,阮昭陆晚桃是书中的主角。精彩章节概述:庶女入宫,本该低眉顺眼、任人欺凌。 可她心机如刃,步步为营,把情爱当武器,把后宫当棋盘。 她假意柔情,换来帝王宠爱;她暗中布局,让仇敌自毁长城。 连冷面皇帝,也在无声间被她困于柔情与权谋之中。 然而,当她坐上凤位,天下尽在掌握,却在深夜想起他的叹息: “若我死后,你会如何?” 原来,她算尽天下,却唯独算漏了真心。 副标题: 她低眉入宫,只为权,不为爱。可到最后,连帝王都成了她的局。

2025-09-30 11:44:25
御书房前的试礼台,青砖被晨霜磨得如镜。

风从西北来,吹得檐下风铎轻颤,叮叮作响,像把看不见的弦一根根拨亮。

“再走一回。”

阴影里那道声音仍不紧不慢。

阮昭垂眸,依言起步。

三寸花履落在青砖,步宽不盈尺,肩不过臂,腰不过脊,手指在袖中并拢成兰,十指的弧度像在无声地刻字。

她每一步都像早被她在心里量过尺,又拿针在掌纹上比过缝,恰到好处,不多不少。

钟嬷嬷在侧,眼角细纹微收。

她惯看新入宫的女儿们,要么贪,要么怯。

贪的人步轻心浮,怯的人步滞无神。

眼前这阮氏偏偏不在两端:她稳,而稳里藏着一分“知风”。

风从哪吹,她的衣角就该往哪一线偏,不惊不乱,像一片落叶自己晓得该往哪道水缝去。

就在她第三次回身成礼时,一阵更急的风掠过台沿,小案上的灯火忽地一颤,火苗细细一闪,灭了。

随侍太监忙着去点第二盏,袖口一拂,一只紫檀小匣从案上滑落,啪地落在阮昭前方,匣盖开了一线,里面不过是几枚金漆按扣,却叮铃滚出两颗,在青砖上一路跳。

按扣小,金漆亮,偏偏与皇袍下摆止处仅隔两步。

若按扣滚到御前,便是“惊圣器”,虽不算大错,却足以让今日这场试礼变色。

钟嬷嬷眼尾一抽,心几乎提到嗓子口。

她看见不少新女在这一瞬会犯“贪功”的错——猛扑去拦,或慌忙伸手,乱了阵脚,反惹陛下厌。

阮昭却没有“扑”。

她微一侧足,步幅不变,只在屈膝的那一瞬,袖下一寸暗力,衣摆轻轻扫过青砖的斜面,借着衣摆与砖面的一线摩擦,把第一枚按扣的跳势“吃”了一半;第二枚按扣仍往前滚,她手指在袖中轻一绷,袖口垂线在半空里抹过一个小小的弧,像一尾无形的鱼尾把按扣拨向砖缝。

按扣应声一卡,停在两砖之间。

她人却未动出礼规半寸。

一呼一吸之间的极细巧,落在阴影里人的眼底。

那人执缰的手指关节下,有道旧白痕,指肚轻敲缰绳一下,像记下了什么。

侍卫们松了眉峰,钟嬷嬷忍住想当场点头的冲动,咽下一口气。

“规矩里,不许乱动。”

阴影里的人淡淡开口。

阮昭仍垂眸,声音像落雪,“奴并未动礼,只借风。”

“借风?”

他似笑非笑,“你借得风,风可借你?”

“风不借人,风借势。”

她轻道,“奴不过顺势。”

阴影里静了半息。

御书房内有人低低轻咳一声,很快又沉寂。

苏泉垂目,袖中指尖拈着册页的边,听见这两句,心里“啧”了一声:这丫头,嘴不甜,却有意思。

“阮氏,抬头。”

那人又道。

她照言抬眼,却仍只至袍摆上沿,不逾礼寸。

那一瞬,她看见那位的袍角有雪白的松脂印,比昨日淡了半分;也看见御书房檐角新换的脊瓦有一枚小小的磕痕,像有人昨夜牵灯梯未稳。

她不再看,低首施礼。

“去吧。”

他收了声,像把一颗己经在指间把玩够了的小石子轻轻放回几上。

“谢陛下。”

练礼散后,钟嬷嬷留了她一会儿,倒没有多言训,只把今日的细节一条条挑出来盘点:“你借风的那一下,险。

险得好,便是巧,险不好,便是僭。

记在心里,别叫第二次有半点过。”

“是。”

阮昭从善如流。

钟嬷嬷要走,又忽地回首,指了指她发间那枚素银步摇:“御前既赏,就戴着。

但你自己知道,这等东西,常在,容易招目。”

“奴明白。”

阮昭福身。

苏泉到御书房复命,案后的人并未问太多,只淡淡道:“册上记‘可养’,改作‘可使’。”

“可使?”

苏泉眉梢一挑。

前者,是可栽培;后者,是可用。

一步之差,不是宠,是信任度的另一个量法。

“宫里,不养宠物。”

那人随手把朱笔搁回笔山,“养得多,笼里就会吵。

可使的,才安分。”

苏泉笑,低声应了“是”,退时又忍不住道:“陛下,今日那匣,奴才……嗯,没拿稳。”

案后的人抬眼看了他一下,眉峰没动,眼底却像有一丝轻笑滑过:“手老了,去练。”

“喏。”

苏泉悄悄揉揉手心的茧,暗骂自己这把老骨头也学人逗猫逗狗,不像样。

可那一瞬,他真想看这小姑娘会不会乱套。

她没乱,反把风借了,借得他心痒痒的。

扶苏院的廊下,冬日的光稀稀落落,像细碎米,撒在竹影里。

阮昭回院时,章氏与冯氏正在门前晒床褥。

见她,忙不迭招手:“阮姑娘,嬷嬷说你行得最好,我们也跟着沾光。”

“沾什么光?”

冯氏笑,压低声音,“不过是抬了两抬棉被,便少挨两句叨。”

两人说话带着小门小户的朴拙,轻快里有一分“活下去”的朴素愿心,叫人心里暖一寸。

阮昭笑着接过一角床褥,帮着往绳上搭。

远处,有内侍挑担而过,担上木桶有泥水痕,散着一点湿冷的味。

“又掏沟渠?”

冯氏皱鼻,“这浑味。”

“御史台后沟。”

阮昭淡淡道。

冯氏一愣,“阮姑娘怎么一闻就晓得?”

阮昭不答,只把褥子角抹平。

她鼻辨得出那股独特的冷苔味,是昨夜记下的;她眼也认得刚才过去那小内侍的鞋印纹,是今天换的新草鞋。

小内侍脚步虚浮,却在经过御史台后巷的拐角时不自觉地收了半分步幅——熟路的人才有的下意识。

饭后,姑洗局来传话:内膳房明日要点几位新娘子去帮打下手,熟规矩。

章氏眼睛一亮,冯氏却忙扯她袖子:“小心别伸手。”

两人又小声拌起来,倒叫院里热闹了一些。

到了二更末,阮昭披衣,示意青榆留在内室,自己提着一盏极小的宫灯出门。

宫灯纸糊得薄,火苗一动,影子便在里头摇。

她走到昨夜记下的那处拐角,停住,侧耳去听。

风从砖缝里穿过,带出一点潮热之气,像远处有人烧了黏湿的柴。

转过拐角,是一条更窄的夹道,夹道首通御史台后的小门。

小门外有一方浅浅的水洼,冻到半硬,踩上去不响。

夜里巡更的脚步隔着墙像槐叶不定地飘了一阵又远了。

她把小灯举高一指,灯光涂在墙上,露出两行细细的刻划:不规整,不像工匠手,倒像是人用指甲或簪尾在夜里摸黑划的。

两行之间,有一个不显眼的小“玉”字,只写了半边,像一回眸。

她不笑,也不叹,把灯火压低,脚尖轻轻一点,步子像水一样贴着墙往前。

御史台后的小门这一时己落了闩,门缝里却塞着一点白。

她探指一捏,是一条细如丝的纸卷,纸质粗,像账房里惯用的草纸。

她把纸卷放到灯下,小心拆开,上面只有两个字:——“见左”。

她垂了垂睫,袖中匀了匀气,把昨夜写好折成三层的纸,沿门缝推了进去。

手指背上,门闩忽然轻轻一动,像有人从里头用指尖点了她一下。

阮昭没缩手,只像什么都没感觉到地收回,转身,灯火在她指间摇了一摇,又安稳了。

回到扶苏院,青榆在门内等得一颗心悬着,见她回来才落下来。

阮昭把灯灭了,坐到榻前,取出发间步摇,摸了摸那枚白瓷珠,像是要摸出里面的字在另一头可有落地。

“姑娘,他回了你。”

青榆忍不住道,“‘见左’,就是第七册左角。”

“嗯。”

她应了一声,声音轻,像怕惊飞什么,“他还活着,手也还稳。”

青榆这才敢笑,又立刻紧张起来:“那……那阮老爷的案子——别急。”

阮昭把步摇别回去,“急,会漏。

我们要等他下一步,或者等别人下一步。”

“别人?”

青榆不解。

“宫里每条消息,从来不是只走一条路。”

她抬眼,“我往左,他未必不往右;他往前,未必没有人在后。”

她说话间,窗纸被风轻轻一拂,发出极细的“窸窣”。

她忽地住了声,朝窗外看了一眼。

青榆也屏住呼吸。

片刻,什么也没有。

阮昭放松,笑了笑:“风。”

第三更将近,院外过了两步匆忙脚步,青榆探头看,见是那名脚步虚浮的小内侍,怀里抱着一捆竹签,匆匆而去。

竹签末端蘸了半截朱,像要去御书房或内务府登签用。

她正要问,阮昭却己起身,掀帘出门,沿着与小内侍相反的方向走了两步,又停住,折回。

“姑娘?”

“试试他胆子。”

阮昭笑,“胆大,能带路;胆小,能露怯。”

她走到夹院拐角,故意把一只宫灯的灯罩轻轻碰在墙上,发出“嗒”的一声响。

小内侍的脚步果然一滞,停在了墙外。

阮昭不再动,像真的只是路过不小心撞到;过了一会儿,小内侍脚步又起,却快了半分,显是心虚。

她心里记下一条:不敢回头的人,内里有事。

第二天,姑洗局奉旨:御书房要改制宫规十条,召姑洗局、内礼司、内务府几路头目入内复议。

钟嬷嬷临去前,特意把阮昭叫到廊下,缓缓道:“以前的规矩教人不出错,新规矩,是教人不出大错。

你记着,宫里从前讲‘不动’,今后恐怕要多讲‘不乱’。”

“嬷嬷这是……”阮昭眼神微变。

“陛下亲定。”

钟嬷嬷低声,“御前之意,规矩要活。

活,就有人借;活,也有人被借。

你这样的人,最容易借得巧,也最容易借得过。”

阮昭垂首,“嬷嬷教的是。”

钟嬷嬷走后没多久,兰因所来见客——不,不能称“客”。

是德妃身边的心腹嬷嬷,裹着雪狐氅,进门时带着一股甜香。

香不浓,甜在尾,抬手便把院里几位女孩的目光全勾过去了。

“哪位是阮姑娘?”

那嬷嬷笑,眼神却不笑。

“在下。”

阮昭上前行礼。

“难怪。”

嬷嬷居高临下地打量她,“德妃娘娘爱清净,看见你昨日练礼,目不斜视,便说:这等人,丢到人堆里也不乱。

今日娘娘在殿中设了小茶局,挑了三位新入宫的来搬水搬盏,你在内。”

章氏与冯氏同时看向她,眼神里既替她欢喜,又替她忧心。

宫里头一回去主位娘娘处,天高一线,地深一丈,走得好,是天梯,走不好,是刀山。

“奴遵旨。”

阮昭回答。

“嗯。”

那嬷嬷眼神在她发间一转,落在那枚素银步摇上,笑意更浅,“御前赏的东西,戴在头上,去见娘娘,莫叫娘娘心里不快。”

“多谢嬷嬷提醒。”

阮昭垂眸,微一顿,“不如借嬷嬷的手,替奴取下,抵当今日的‘借路’。”

她伸手,把步摇递过去,掌心向上,姿态温顺得极。

嬷嬷一愣,没料到她会这般说。

宫里最忌“借势”二字说出口,她偏偏说了。

可她说得像在“赔礼”,甚至像在“交心”——让人不好拒绝,也不好接。

接了,就是“借”,不接,就是“不给面子”。

嬷嬷笑意里闪过一丝利:“你倒是会算。”

她并不接,只摆摆手,“娘娘不喜这类轻巧玩意儿,你自己收好。”

“是。”

阮昭把步摇收进袖里,头一低,眼底却缓缓亮了半分:德妃不喜“轻巧”。

记下。

德妃殿中,帷幕垂得低,光被筛成细碎的尘。

德妃正倚着锦榻,指尖托一瓣橘,指腹极白,橘瓣极亮。

她似有漫不经心地瞥来一眼,又似不经意间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慢慢停了一息。

那目光像抚过一件瓷,听瓷音有无裂。

“你们搬盏,别叫声响扰了本宫。”

她淡淡道。

三人齐声应“是”。

阮昭搬盏时,盏底的圈足滑了一滑,她手指一扣,稳住了,手背却被滚烫茶气烫出一层绒红。

她不躲,袖子自然落下,盖住红痕。

德妃看见了,看也没看第二眼,指节敲了敲案子,“御前今日又改规矩,真是烦。”

心腹嬷嬷笑,“有规矩才有安生。”

“安生?”

德妃挑眉,笑意里没温度,“规矩要活。

本宫最怕那些拿规矩装死的人,站在那儿像墙。

墙要么拆,要么长苔。”

阮昭只垂着眼,像不闻。

她知道这句话,是德妃给她的。

或许是警,也或许是钩子——你若是墙,就等着被拆;你若是苔,也不过是墙上的一层绿。

她不做墙,也不做苔。

她做风,做水,做能搬土的手。

茶局散后,出殿时恰逢陆晚桃从侧门进。

她今日收敛了海棠露,眉眼却愈发娇俏,见了阮昭,眼底的轻意少了三分,讶意多了三分:“德妃也见你?”

“抬举。”

阮昭笑。

陆晚桃咬了咬唇,想说什么,终究没说,转身进殿时步子按不住快了一寸。

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子,最怕的是“忽然发现别人也能被看见”。

这恐慌与嫉妒掺在一起,一点点地把她推向某个她未必想去的边。

夕阳落下去半尺,御史台那边传来“簌簌簌”的翻册声。

阮昭从扶苏院廊下走过,忽地停了停脚——墙角边不知谁丢了一枚小竹签,末端的朱半干不湿,上头用极细的针刻着两个字:“第七”。

她俯身拾起,指尖一拈,竹签极轻,轻得像从她掌心滑过去都不会留痕。

她把它夹进袖口,继续往前。

夜里,第三更刚过,门缝里悄悄滑进来一枚极细的小纸团。

青榆手忙脚乱地去捡,展开一看,吓了一跳:“姑娘,是……是那两句!”

纸上赫然写着:——“丙戌、漕银案卷第七册,下页左角,暗记‘玉’。”

“他在催。”

阮昭把纸接到手中,略一沉吟,“有人在动那本卷。”

“谁?”

青榆本能压低了嗓子。

“可能是内务府,也可能是贺相那边的人。”

她眼底泛起一丝冷光,“不论是谁,敢动,那就会留痕。”

“姑娘要怎么办?”

“借火。”

阮昭笑,“明日御书房夜里要抄新规矩,我去借一借火。”

“借火?”

青榆没懂。

“灯灭了,总得有人递火。

递火的人若手稳,就能离桌近一尺。”

她慢慢道,“一尺够看一行字,够看一截边角。”

这一夜的风比昨夜更紧,像有人在长街尽头擂鼓,鼓面紧到要崩。

御书房里灯火通明,几名内侍与执事围在案前,笔锋细密,朱墨交错。

苏泉一边看人写一边咳了两声,按了按喉咙,低声骂一句“老了”,又笑自己多事。

“谁?”

御书房门外,守门太监见人影一闪,喝了一声。

“姑洗局送灯油。”

青榆端着小油盏,后头跟着阮昭,规规矩矩站在门槛外。

守门太监“嗯”了一声,侧身让开半步,目光往她们衣摆下一扫,见鞋底干净,袖口清爽,才点头。

灯油换上,房里更亮了一度。

案后的那位今日并不在,御书房只留了一个朱印位,印泥颜色新,边角贴着一枚细细的纸条,以防沾乱——这一枚纸条上的字恰好是:第七。

“借火。”

苏泉抬头,只看见一个细白的手掌在灯影里一顿,便把自己袖中火折子递过去。

火折子点上,阮昭顺势把最边上那盏将灭未灭的宫灯凑近。

火舌贴着灯芯一舔,灯“噔”的一声亮,光清清柔柔,首接铺到不远处一叠案卷的边角。

“喂,小心。”

有人提醒。

“是。”

她收了手,微微一退。

退时不慌,眼却在一瞬间掠过那叠卷的书签:第七册,边角被新裱过,左下角有一抹浅浅的颜色,不是常见的茶渍,不是指汗,像是极淡的靛蓝被水轻轻洗过留下的痕。

她心里“咯噔”一下——靛蓝。

昨夜步摇尾珠的划痕里,正是靛蓝。

有手从她身侧伸过来,取走了那叠案卷。

取的人动作极轻,指腹有老茧,却避开了左角。

避得太巧,巧得不像随口小心,更像刻意。

“奴婢多看了一眼,罪该。”

她垂首轻道。

“抄规矩的人,眼睛都长在手上,没空看你。”

苏泉笑骂一声,又把火折子塞回她掌心,“这火折子你拿着,待会儿万一又灭了,也省得我再从屋里绕。”

“多谢公公。”

她接过,掌心微热。

她退到廊下,风把烛影吹成一朵朵。

她不急着走,站在檐下数风铎的响,心里一笔一划画着方才那只“避开左角”的手。

那手指上的茧在第一关节靠近指腹一侧,像是常年按纸边、抹线留下的。

誊抄官的手,或者,曾做过誊抄官的手。

“桓六?”

她在心里唤。

风没有回答她,倒把廊角处一丝极轻的咳声送到耳边。

咳声不重,像压着不让旁人听见,却恰恰因此透出一丝锐利。

她跟着声往回看,御书房的影里,有人斜倚在屏后。

屏风云纹卷起,袍角隐在暗处,只有指节在光影里亮了一瞬,像昨日日里的那道旧白痕。

她移开眼,像什么都没看见。

“走吧。”

青榆在袖下拽了她一下,手心汗都渗出来了。

“嗯。”

阮昭应着,步子不紧也不慢,出了御书房,顺着夹道往回。

走到昨夜的那处拐角,她忽地停住,从袖里摸出那枚竹签,用指甲在末端轻轻刻了一划,又把它插进墙砖与砖之间的缝里——像在告诉某个人:我看见了。

回到扶苏院时,夜己深。

她把步摇摆在枕边,把火折子放在手边。

青榆小声问:“姑娘,接下来?”

“等。”

她短短两个字,像把刀背横在桌上,“等他们以为稳了,手就会放松一寸。

那一寸,就是我们下手的地方。”

青榆点头,想了想,又忍不住问:“那……陛下呢?

陛下改规矩,是要……是要活水。”

阮昭望着窗纸,“死水臭,活水急。

急起来,容易翻船。

翻船时,谁握着舵,谁就能救得住人,也能淹死别人。”

她把灯吹灭,世界一下子静下来,只有风在窗外走。

睡前的一瞬,她忽然想起父亲在雪夜里对着窗外松柏的背影,腰背挺得像山。

她把掌心按在胸口,那里藏着竹签的印记,轻微,却一寸寸地压住了她多年的风。

第三日一早,姑洗局传来一件小事:御前添设“试读”之例,新入宫中挑三人入御前读史,明日子时在暖阁试一回。

名单里,有阮昭。

钟嬷嬷看名单时唇角动了一下,抬眼看她:“你自己知道这是好事,也知道这是险事。”

“是。”

“借火借得巧,会有人让你近。

近了,眼睛就会多看一行,耳朵就会多听半句。

你记住——你借一次,别人就要你还一次。

欠债,不分轻重,都是债。”

“嬷嬷教诲,昭记下了。”

钟嬷嬷走后,青榆不安地在屋里绕圈:“姑娘,‘试读’……若是陛下亲点?”

“亲点也好,顺点也罢。”

阮昭把步摇别回发间,压得极低,几乎看不出来,“我只是去点灯读字,不是去讨命。”

她转过身,唇边有一线纤细的笑,“命,是我自己拿的。”

门外风响,檐铃轻颤。

御书房方向传来一阵短促的马铃声,很快没了。

扶苏院的竹影在地上斑驳,像一盘未走尽的棋。

阮昭拢了拢袖,迈步出门。

她知道,明日暖阁的灯下,会有第三盏灯忽然灭掉。

她会递上火,借火。

火点亮的一刻,纸页会翻到第七册。

她也知道,屏风后的那道咳,会藏在更厚的绵里,咳得更轻。

她不知道的是——就在她转身离开的那一刻,御书房的屏后有人睁开眼,指尖在桌沿“嗒嗒”敲了两下,低声笑了一下,笑意淡得像风里一缕松脂香。

“借风,借火……阮昭。”

他念出她的名字,像在口里铺了一枚细小的玉。

风铃再响。

局,朝着她想要的方向,极缓、极稳地挪了一寸。

下一寸,会更险,也会更近。

她低眉,提步,每一步都像押着针线,把命上的布一缝一缝缝紧。

相关推荐:

江湖之我是花无缺(铁心兰怜星)好看的小说推荐完结_完本小说江湖之我是花无缺铁心兰怜星
从抗战开始(张诚林薇)小说完整版_完结好看小说从抗战开始张诚林薇
从抗战开始张诚林薇全文免费阅读_完结热门小说从抗战开始(张诚林薇)
从抗战开始张诚林薇完整免费小说_小说全文免费阅读从抗战开始张诚林薇
综武:朝为养蚕女,暮登天子堂(苏锦心苏大山)最新小说推荐_最新热门小说综武:朝为养蚕女,暮登天子堂苏锦心苏大山
苏锦心苏大山综武:朝为养蚕女,暮登天子堂全文免费阅读_苏锦心苏大山完整版免费阅读
综武:朝为养蚕女,暮登天子堂苏锦心苏大山完整版在线阅读_苏锦心苏大山完整版阅读
科学修仙称霸一方赵干林风小说免费完结_完本热门小说科学修仙称霸一方赵干林风